isPc
isPad
isPhone
当前位置:首页 > 润滑管理 > 润滑知识堂

迈克尔·伊科诺米迪斯:国际油价上行不可避免

发布时间:2011-08-29

                              

 

                                      国际油价上行不可避免

 

 

   上周的利比亚局势,激起了人们对世界石油市场将如何反应的持续猜测。回顾利比亚的近代史,对该国石油产业的分析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无法预见:利比亚1961年开始出口石油,1970年实现石油产业国有化,1973年在阿拉伯石油禁运中表现活跃,之后陷入1982年美国单方面禁运带来的苦恼,直到2004年联合国全面取消了对利比亚的一切制裁。所以,现在要说做多、做空势力在中东局势中是否获利、获利多少,为时尚早。

在卡扎菲起伏的41年执政生涯中,尽管利比亚的石油产量并不比其他主要产油国的产量多,但在世界上,尤其是对欧洲起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在冲突发生之前,利比亚的高质原油产量在日产160万桶左右,它很难被欧洲炼油厂生产的其他等级原油所取代。利比亚炼油厂专门为生产大批量柴油而设计,显然,欧洲很多国家的炼油厂并不具备这样的设备。

  利比亚的石油供给已经能够满足意大利20%、法国15%、甚至全部奥地利的石油需求。中国在这次利比亚冲突中表现相对沉默,这也许招致了利比亚反对派武装的愤怒,然而在此之前,中国从利比亚进口的石油已经占到了利比亚石油出口的13%。实际上,工程师理查德·邓肯(Richard Duncan)和地质学家沃尔特·杨奎斯特(Walter Youngquist)已经预测,利比亚今年的石油产量能够达到日产230万桶。

然而,像内战这样的突发事件常常打破分析师的预期。比如,利比亚现在的石油产量已经下降到日产只有6万桶。这对一个几乎95%的出口收入依赖石油的国家是十分危险的。另外,分析人士认为,利比亚可能需要长达三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到战前日产130万桶的石油产量。国际能源署上个月发出警告称,长时间的冲突会削弱其释放原油储备的努力,甚至会损害欧佩克(OPEC)补偿利比亚产量损失的能力。分析人士纷纷提高石油价格预期。

  一份美银美林银行的报告预测,石油供给受阻将持续2011年全年,甚至延续至2012年第一季度,2012年第四季度的产量会上升至日产70万桶,但全年平均日产量会被拉平至35万桶,这仅占冲突前日产量160万桶的20%。

  “如此长时间的产量缺口无疑将会挑战沙特阿拉伯的能力,它需要提高产量以与2012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保持一致。”该报告称。国际能源署表示,由于全球石油需求增加,再加上沙特要增加石油产出以弥补利比亚减少的供给,全球有效的闲置石油产能已经从今年年初的日产360万桶降至日产160万桶。美银美林银行的报告称,如果利比亚的石油产量在2012年第二季度前未能恢复,有效闲置石油产能可能跌至日产250万桶。

鉴于利比亚石油生产的情况,我们预期布伦特原油价格面临上行风险。实际上,如果利比亚石油产量在2012年无法恢复、货币政策依旧超级宽松,如经济学家预测,全球经济实际产量增加4.8%,那么布伦特原油价格会在明年上升至每桶175美元。

  这将是一个历史纪录。同时,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的各经济体将会处于抗击通胀、增加就业,同时促进经济增长的困难境地。这些经济体中,一部分仍处于衰退中,而且所有的经济体都因为过去几年的借贷刺激支出计划而资金匮乏。在这种情况下,二次衰退将不可避免。

  中东地区其他产油国的石油产量也存在疑问。战后伊拉克的石油基础设施接近崩溃的边缘,但现在正努力提高产量。虽然按理说,伊拉克的地质应该能够产出更多的石油,但该国的产量似乎“卡”在了日产250万桶。尽管政府宣称产量将会提高,但这完全取决于国家的形势以及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内斗的各种潜在可能。叙利亚的石油日产量在过去10年间已经下降了超过15.5万桶。

在分析利比亚的最新局势对石油市场是否有影响时,还必须考虑全球的石油需求。上周来自欧洲的数据并不乐观。德国,作为欧元区的经济引擎,季度增长只有0.1%;法国第二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也成绩平平。上周美国石油主要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美国汽油库存上升了640万桶。此外,日本的主权信用评级因穆迪对其不断恶化的财政状况的担忧而被下调。而且不要忘了,利比亚在1950年的人口是100万,而现在已经超过了600万。

  接下来的日子将指明利比亚的未来走向何处。国际石油市场的主要玩家也在旁观形势,静候结局。欧佩克的下次会议12月14日才会召开,今年的轮值主席国是伊朗,一系列明显的地缘政治考量值得注意。

  目前纽交所(NYMEX)原油交易的价格为每桶85美元,要预测利比亚反对派和卡扎菲拥护者之间的持续冲突在未来几周如何支配市场还为时尚早,但是长期的影响是明确的,那就是价格会越来越高。

(作者Michael Econo-mides为美国休斯顿大学库伦工程学院教授、国际能源地缘政治专家。《经济观察报》记者张斐斐、实习记者陈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