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Pc
isPad
isPhone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动态

魏正康:春来江水绿如蓝

发布时间:2013-08-06

 

魏正康,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浦东新区企业家创新领导力发展计划第三期学员。

魏正康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刚劲而飘逸的书法《忆江南》,他饱含深情地一字一句地念给我们:“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魏正康重复着这一句,眼神温和而坚定:“这是我们环保人的梦想,更是我们环保人的使命!”

留学海外心系故土

魏正康出生于50年代中期,小学五年级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他没有学到多少文化知识,1971年中学毕业后被分配至上海一家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做普通工人。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制度后,他才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成为一个掌握冶金机械和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的科技人员。1990年,魏正康和许多青年知识份子一样,抱着学习工业发达国家先进知识和技术的渴望,随着“出国潮”来到新西兰自费留学,攻读环境工程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是废弃物综合处理和应用的工程机械。问到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魏正康说,首先是和自己之前所学的专业相关,可以继续在自己的专业方向进行深造;其次出国后,自己被新西兰人民那种强烈的环保意识所打动,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无论是公园还是野外,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成了人们的自觉行为,耳濡目染颇受教益,逐步认识到绿色环境乃是生命的源泉,越是发达的国家越应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魏正康习惯于理论加实践的学习方式,所以在课余先后在几家新西兰著名的环境工程机械公司边工作边学习,因为能力强、表现突出,很快就被任命为工程师和总工程师,并多次到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香港等环境管理较先进的地区进行考察和学习,对世界上先进的环保理念和技术了然于胸。

通过在海外多年的辛苦打拼,魏正康拥有了新西兰定居权、高薪职位、洋房和汽车,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一切都令人无比羡慕。然而,魏正康心中却始终从未平静过,在他看来,出国留学是为了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不是为了长久地留在国外,在国外为老板打工、赚赚年薪的日子让他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个“精神的断粮者”,于是慢慢萌生了必须重新人生定位的念头。

1994年,魏正康借着首次回国探亲的机会,到上海浦东去走了走看了看。离乡四年,上海的繁荣景象令他感到无比惊讶,尤其是浦东新区的发展,更是和他离开的那年判若两地。车缓缓驶过既熟悉而又陌生的街道,驶过环线高架、各种设计风格的高楼大厦与外滩的灯火隔江相应,他心中涌动着难以抑制的澎湃,心中的决定越来越清晰而坚定:我要回国,我要回到上海,不能再让“没能参加上海开发建设”的遗憾延续下去了。

1995年的一天,魏正康偶然地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看到了上海市政府出台鼓励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政策,他和上海市人事局负责人联络后,1996年又花了半年的时间回到上海进行调研考察。发现在当时的上海,环境工程领域仍然还处于一个相对原始的状态,垃圾处置既粗放简陋,又污染环境,全市有几万个垃圾堆放水泥池,终日敞开,污水横流,蚊蝇滋生,相当于几万个污染源。政府也有着迫切的需求,希望几年内把上海的环境治理提高一个层次,明确把环境产业列入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魏正康敏锐地意识到在上海未来的发展空间里,先进的环卫设备是一个较大的空白,同时是一个极大的商机,也可以把在国外所学的先进理念和技术为祖国、为上海的城市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那段时间我脑子里一天到晚都在想这件事情,几乎是寝食难安。我感到自己从阅历、经历、技术等各方面条件都已经成熟,非要去做不可,做了,就无怨无悔,不做,就心存遗憾。”魏正康说:“但是要做这个决定也很不容易,我是个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周围的亲戚朋友想法都比较传统,对我的行为很不理解甚至反对,但我已经坚定了我的想法。”1997年,带着6万美元,怀揣着满腔热血和梦想,魏正康回到了令自己日夜眷恋的故土。

归国创业无怨无悔

1997年6月,魏正康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创办了上海绿环机械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设备的开发和生产。然而创业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公司成立初期,由于缺少资金,只负责技术开发与转让;当技术成果在市场上赢得了客户,有了订单后,才找到了一家有厂房和设备的环卫设备厂合作,通过技术转让,“借鸡生蛋”,终于在1998年生产出第一台新型生活垃圾收集机,向成功迈出了一大步。从1999年到2004年,上海市政府把“垃圾综合处理、综合利用”作为上海的实事工程,全市环卫系统掀起了一场垃圾革命,绿环公司乘势而上,得到了快速发展。

“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十六年的快速发展,如今的绿环公司成功分享和见证了我国环卫装备产业迅速壮大的时代,已经具有制造成套城市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系列设备的能力,当初的6万美元注册资金已悄然增至150万美元,并拥有属于自己的占地20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和行政研发大楼。自1998年第一台新型垃圾压缩站在浦东金杨新村投入使用以来,十几年来,绿环承接的各类垃圾压缩运转站建设项目已数百座,包括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配套垃圾压缩转运设备项目。目前,绿环公司已经形成了北至黑龙江、南至广东、西至四川的营销覆盖网络,实现了绿环机械“立足华东、服务全国”的市场经营战略,成为行业内闻名遐迩的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在全国赢得了相当的声誉。

看着公司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一路走来,十分艰辛,魏正康说自己无怨无悔,依靠自身的创新力量研制产品、培育市场,提供优质的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设备,来推动环保事业的进步,自己找到了事业的最佳结合点。如果每个地方都能用上优质的绿环机械,来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那将是自己一生最大的幸事,更加坚定自己当初回国创业的选择是正确的。谈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魏正康说,绿环公司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要做的就是更用心地踏踏实实把企业经营好,在企业稳步发展的同时考虑企业未来的转型和发展。

“我相信比我聪明,比我努力的大有人在,之所以我在这个行业取了一些成功,是因为我的运气比较好,每一步都踩的比较准。”采访过程中,魏正康一直谦虚地说自己是幸运的,但在我们看来,“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除了幸运,更多的是敏锐的洞察力、独到的眼光和不懈的坚守。

饮水思源感恩回馈

“做企业就是尽社会责任,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需求,又能做环保,我个人也得到了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魏正康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做为环境保护行业的成员,魏正康和绿环公司积极回馈社会,成为履行和实践社会责任的楷模。由公司独家赞助的上海市绿化市容系统“绿环杯”科技论文比赛,目前已经举办了四届,全国范围的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绿环杯”论文比赛,也已举办了三届。公司从2005年起,先后与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上海环境学校签署了《校企合作的意向书》,设立了“校外实习训练基地”和“固体废弃物资源化联合培养基地”,为学校有关专业教师和学生更新知识、增强能力提供实践场所;并在两所学校设立了“绿环奖学金”,帮助品学兼优、有志于环保事业的贫困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起自尊自强的人生观。绿环公司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浦东新区合庆镇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助老帮困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08年“5.12”四川汶川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绿环公司的员工也立即积极响应号召,迅速投入到为地震灾区捐款的活动中,魏正康带头以个人名义,向灾区人民捐赠了上万元人民币。同时,绿环还积极援建灾区,和李连杰壹基金、利乐中国公司联合援建了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彭州市生活垃圾分拣分类压缩运转中心项目,项目占地约3500平方米,设备造价实际总价值达500多万元人民币,绿环仅收取了设备造价60%的费用,相当于捐赠了近200万元的设备物资。

平等尊重认同归属

绿环企业文化的内涵是“平等、尊重、理解、信任”,核心部分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尊重员工”。绿环尊重每一个人才,倡导每一位员工都是平等的,并且尊重每一个智慧点子。为了使员工有归属感,一方面在精神方面,使员工知道自己所从事的环保行业是一个崇高的事业,对优美城市环境、节约社会资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而使员工产生高度的使命感和认同感。当然仅仅是精神上的认同是不够的,还要有利益方面的驱动,从2000年开始,魏正康每年拿出净利润30%做为员工年终奖进行分红,员工利益与公司经营情况密切挂钩,使员工建立起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关于人才激励,魏正康更有着自己的进一步考虑:“目前我在准备尝试模拟股份制,建立一个更公正公平的分配方案,从而使员工有更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做事诚信做人祥和

魏正康说自己是一个生活简单,喜欢安静的人,平时喜欢打打高尔夫、看看书、听听音乐、和朋友聊聊天。尤其爱好打高尔夫,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大片草地和成片园林中,一场球打下来,既是对美景的一次奢侈享受,也是对体能、身体协调能力和耐心的一场考验。而且在球场中还能结识到各行各业的企业家和社会精英,有的身家过亿,却从容稳重、低调谦和,和他们相比,就觉得自己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采访结束后已临近傍晚,盛夏的阳光却依然明媚,放肆地铺满了办公室的每个角落,似乎要把它的光芒发挥到极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正对着办公桌的墙上,挂着两幅书法,遒劲有力,一幅是“诚信”,一幅是“祥和”,魏正康说:“这是泰山一位云海法师送给我的,做事要诚信,做人要祥和,这是我的座右铭,把它们挂在办公桌的正对面,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

 

本文选自: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高层管理教育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