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12
侯保荣院士座客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EMBA课堂分享绿色防腐工程技术
近期,我国著名海洋腐蚀与防护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保荣教授来华东理工大学校就海洋材料的绿色防腐和防护工程技术为华理商学院EMBA能源与化工产业班同学做了报告与分享。侯保荣院士主要从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腐蚀、什么是腐蚀及腐蚀的分类、中国腐蚀状况及控制战略研究、目前我国海洋工程防腐蚀技术的应用等四个方面做了详尽阐释与报告。
腐蚀是金属和周围环境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而导致的一种破坏性侵蚀。腐蚀是一种悄悄在进行的破坏。全世界每90 秒就有1吨钢铁腐蚀成铁锈。在此次分享交流会上侯保荣院士指出:“腐蚀问题首先是一个经济问题。“腐蚀是一种悄悄进行的破坏,但它的破坏力比地震、火灾、水灾、台风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世界各国对腐蚀工作都非常重视。据统计,每年因腐蚀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2%~4%。1969年英国因腐蚀而造成的损失为13.65亿英磅;美国2001年的腐蚀直接损失为国民生产总值的3.1%,约合2760亿美元。我国在能源、交通、建筑、机械、化工、基础建设、水利和军事设施等典型的行业和企业,每年由于腐蚀所造成的损失可达5000亿元以上,约占GDP的5%。腐蚀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除直接损失外还包括停工停产、设备维修、产品降级、效率降低等一系列间接损失。
侯保荣院士就海洋工程防腐蚀技术从复层矿脂包覆包覆防腐技术 、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技术、钢筋混凝土腐蚀防护与修复技术等前沿应用与具体解决方案做了详尽解读与阐释。在海洋新型海洋防腐技术方面,侯保荣科研团队将研究目标锁定在海洋环境腐蚀与防护研究上,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他们认为:如果防护措施到位,至少每年可以避免25%~30%的损失,也就是说每年至少可以减少损失1300亿元。侯保荣指出:“我们的技术综合了有机涂层和阴极保护两种防腐措施的优点,大大延长了海洋钢铁构造物的服役寿命,是一种新型的海洋防腐技术,研究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海洋环境腐蚀与防护主要是研究钢铁材料在海洋环境中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和电化学反应而劣化的自然现象,其目的就是有效地防止腐蚀,降低腐蚀损失,提高钢铁设施的使用效能。)
侯保荣 Hou Baorong (1942.1.3-)海洋腐蚀与防护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42年出生于山东省曹县。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94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海洋腐蚀与防护技术研究,主持了我国近海腐蚀环境调查与研究,明确提出"海洋腐蚀环境"概念,建立了海洋腐蚀环境的理论体系。致力于海洋浪花飞溅区防腐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层矿脂包覆防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