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0-18
1. 冷却液介绍
发动机冷却液,又称防冻液或不冻液,是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冷却介质,具有冷却、防冻、防垢、防腐、防沸等作用。冷却液是发动机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散热介质,直接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渐增多,技术的不断更新,公众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以及对汽车保养的重视,冷却液随着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材质、结构、防腐性能等方面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一方面,高效的发动机设计要求采用更合理的材质,使用更少量的冷却液来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另一方面汽车平均行驶里程延长,而冷却液换用周期保持不变或相应延长,对冷却液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动机设计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冷却液标准的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冷却液质量的提高。
早期的冷却液配方通常不含硅酸盐,主要适用于铸铁、铜组成的冷却系统。
早期的全有机型发动机冷却液产品成本较高,对铝合金的防护作用不如硅酸盐型冷却液,限制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但近年来,随着全有机型发动机冷却液技术的完善,已经成为轿车发动机冷却液的普遍选择。
随着汽车功率的增大及工艺、材料的进步,同时为了减少车辆自重,增加燃油经济性,现代汽车采用了更新更轻的铝合金材料。目前铝合金制造的散热器、缸盖、水泵等部件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全铝发动机也已经投放市场,因此对发动机冷却液对铝合金材料的保护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STM也制定了专门针对铝合金材料防腐蚀的实验方法:铸铝合金传热腐蚀和铝泵气穴腐蚀。硅酸盐缓蚀剂对铝合金材料具有优异的防腐蚀性能,在冷却液配方中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2. 冷却液的作用
冷却液是冷却系统中的传热介质,具有以下作用。
(1)冷却作用
冷却是冷却液的基本作用。发动机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量,使机件温度升高,特别是直接与高温燃气接触的机件(如汽缸体、汽缸盖、活塞和气门等)温度更高,因此,要想使发动机正常工作,必须对这些高温工作的机件进行冷却。冷却液的基本作用就是将受热机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使发动机在任何工况下都得到适度的冷却,保证发动机在正常的温度范围内工作,过冷和过热现象都应避免。
发动机过热会降低充气效率,使发动机功率下降,早燃和爆燃的倾向加大,使零件因承受额外冲击性负荷而造成早期损坏;运动件的正常间隙被破坏,运动阻滞,磨损加剧,甚至损坏;润滑情况恶化,加剧了零件的摩擦磨损;零件的机械能降低,导致变形或损坏。
发动机过冷会使进入气缸的混合气(或空气)温度太低,可燃混合气品质差,使点火困难或燃烧迟缓,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燃料消耗量增加;燃烧生成物中的水蒸气易凝结成水而与酸性气体形成酸类物质,加重了对机体和零件的侵蚀作用。未汽化的燃料冲刷和稀释零件表面(汽缸壁、活塞、活塞环等)上的油膜,使零件磨损加剧。
(2)防沸作用
沸点是指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与外界大气压相平衡的条件下,冷却液开始沸腾的温度。发动机冷却液在较高温度下不沸腾、蒸发损失小,以保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水的沸点是100℃,不能满足现代汽车发动机正常水温高(95~105℃)的要求,夏季会经常出现发动机“开锅”现象;冷却液的沸点通常在106℃以上,这样在夏季使用,冷却液比水难“开锅”,能起到良好的冷却作用。
(3)防腐蚀作用
发动机及其冷却系统是由各种金属制造的,其材料分成有钢、铸铁、黄铜、紫铜、铸铝、焊锡等。这些金属在高温下与冷却水接触时间长了都会遭到腐蚀或锈蚀,影响发动机正常工作,甚至造成事故。因此要求冷却液具有防止金属部件腐蚀的作用和除锈的功能。
(4)防垢作用
水中的钙、镁等正离子在热负荷条件下,容易与水中的负离子(如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等)反应生成水垢。另外,冷却液中添加剂的浓缩物和分解物等也会形成水垢。水垢附着在水箱、水套的金属表面,会大大地降低冷却系统的导热效率,导致不均匀的热量分布,引发“热点”,引起缸盖等零部件的炸裂,对发动机造成严重损害,因此要求冷却液含有适量的防垢剂,抑制水垢的生成。
(5)防冻作用
为了防止汽车在冬季停车后,冷却液结冰而造成水箱、发动机缸体胀裂,要求冷却液的冰点应低于该地区最低温度10℃左右。但水的冰点是0℃,当气温低于0℃,使用水易结冰,而冻裂汽缸体和散热器。发动机冷却液因加入了防冻剂,使其冰点可达到-15~-68℃,保证在低温天气情况下冷却系统不冻结,可有效地防止冬季结冰冻裂汽缸体和散热器。
此外,冷却液还应具有防泡和消泡作用。冷却系统中如果存在大量气泡时,由于氧气的存在会引起氧化腐蚀,还会使液体导热性能、水泵工作压力下降,对发动机冷却、传热极为不利,而且空气进入冷却系统将大大地降低冷却液的冷却效率。因此,冷却液中应有一种消泡和防泡剂,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不断消除、抑制冷却液中产生的空气泡或泡沫。